当前位置:念安夕>其他类型>包子西施奋斗史> 第272章 杨老伯家的回礼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72章 杨老伯家的回礼(1 / 2)

杨韬这才同意了,把装肉签的食盒递过来,玉诚仗着站得离杨先生近,机灵的把食盒接了过去。

墩墩一看,眼珠一转,赶紧伸手扶住装汤锅子的食盒把手道:“我个子高,力气大,帮先生一起拎装汤的食盒吧。”

李氏觉得这样更稳当,于是杨韬和墩墩一边一个拎着食盒把手,稳稳拎起食盒,玉诚在后跟着,三人出了店铺,直奔杨老伯家而去。

此时已是晌午饭时分,店铺里客人不多,也要一一招呼,等客人少了,大家准备吃晌午饭,才注意到玉诚他们没有回来。

按着杨老伯家住的距离,就算因为拎着食盒里装着热汤走得慢些,顶多两盏茶的工夫就能打个来回。

没想到的是,足足大半个时辰,也没见到玉诚两人回来。

虽然是白天,又走得不远,李氏还是着急起来,解下围裙就想去杨老伯家看看。

沈钰道:“娘,我和你一起去,杨老伯家我去过的。”

正说着,原本今日不用过来的周大郎来店铺了,见李氏和沈钰要出去,忙道:“大娘子和姑娘这样匆忙,可是要去找玉诚和墩墩?”

李氏停住脚步,奇道:“咦,你怎么知道,难道这两个小子送完餐跑到你家玩去了?”

周大郎忙摆手道:“不是的,是杨大娘过来说的,说杨老伯留了两个孩子一起用晌午饭,用完饭就让杨先生送他们回来。”

“杨大娘腿脚不好,让我过来给李娘子说一声,不要着急。”

李氏听了,虽心中有些不解,却也放下心来。

见周大郎过来了,就让他拿些饭菜回去,周大郎说已吃过了,反而让大家去吃饭,他来看店。

知道玉诚和墩墩的下落,大家也不客气,趁着客人少,就让周大郎一人招呼着,去后院灶间吃了晌午饭。

吃过了饭,直到集市闭了市,店铺这边开始洒扫,收拾关店前的卫生,杨先生才和玉诚、墩墩一起拎着两个食盒回来了。

杨先生一扫早上的郁郁之色,一脸的神采飞扬,见到李氏就行了个大礼,把李氏吓了一大跳,窘得脸都红了,赶紧避退到一边。

杨韬却道:“李娘子,玉诚真是我的福星啊,今日多亏有他了。”

李氏一头雾水,只得含糊应了。

杨韬却沉浸在自己雀跃的心情里,根本没留意到众人讶异的神色,只是把食盒放好后,就和众人打过招呼,告辞离去。

李氏站在店铺门口,看着那大步流星走得飞快的背影,自言自语地道:“杨先生这是怎么啦,怎么跟换了个人似的。”

回到店铺,姜氏准备把食盒收进去,一拎却道:“哟,怎地如此沉重。”

大家忙打开来看,里面除了用过后已刷洗干净的自家的铜汤锅,下面一层居然还有一个更大的铜汤锅。

把铜汤锅拿出来,打开一看,锅子里还放着满满一锅的山楂果,个个又红又大。

李氏一看忙问玉诚:“这是怎么回事,怎么把先生家的铜锅子也给拿回来了,还有这么多的山楂果。”

玉诚一脸老实地一一答道:“山楂是杨老伯给的,说是自家树上摘的,太多了吃不完。”

“铜锅子是杨大娘给的,她说这个锅子太大了,家里人少,吃饭用不上,白放着也可惜了,看我们食店能用得着,就送给我们家用吧。”

“这叫,这叫……”

玉诚认真回想着杨大娘话,一时之间,却想不起来。

墩墩在旁接口道:“杨大娘说,这叫物尽其用。”

这个铜锅子虽然有用过的痕迹,却保存的很好,比沈钰买的大了一大圈,锅盖上雕刻花纹,整套端出来放在桌上,很贵气的样子。

李氏心中有些不安,觉得这太贵重了,两个孩子去送个餐,结果又吃又拿的,这份人情如何还呢。

李氏皱着眉头对玉诚和墩墩道:“你们两个胆子也太大了,这样一个铜锅子,很是贵价呢。”

“咱们家那个比这个小了这么多,还用了一两半银子,这么贵重的东西,你们两个也不和家中大人说一声,就敢自己做主收下?”

“我看这样,山楂果我们收下,这铜锅子,咱们还是送回去吧。”

玉诚和墩墩有些委屈,玉诚撅着个嘴巴不说话。

墩墩看了一眼在旁边有些不安地姜氏,向李氏解释道:“玉枝姐姐买的那个锅子,价钱我们是知道的。”

“所以看到杨大娘拿出这个大铜锅子,我们一开始也说不要的,说拿回来要被家里人训斥的,肯定还要送回来的。”

“结果杨先生说,到时就给家里人说,是杨先生让你们收下的,你们只管安心收下就是。”

“若送回来,先生会不高兴的,我们才收下拿回来的。”

沈钰忙把两个孩子拉到一旁,对李氏和姜氏道:“别生气了,他们也不是那不懂事的孩子。”

“娘,你想想,先生让学生怎么做,学生能不做吗,难道要违抗师命。”

此时尊师重道,老师的话,是很有份量的。

沈钰这样一说,李氏只得无奈地道:“那现在怎么办?总不能就这样收人家贵重的器皿吧。”

“只听说有学生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